上海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昨天公布,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对象,从四个方面入手推出27个大项、190多个小项的任务措施。这份《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6.0版方案”),既与最新的国际营商环境评估标准对标,也兼顾上海特点,尤其是国家战略任务以及历年营商环境改革成果,通过进一步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力争将上海建设成为国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进一步提升上海营商环境国际影响力。
-凸显“企业导向”-
从2018年开始,上海连续5年在岁末年初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并通过全市性会议加以部署,体现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与恒心。最新发布的6.0版方案,从“深化重点领域对标改革,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监管,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支持重点区域创新引领,提升营商环境影响力”和“组织保障”等四方面,提出190项措施。由此,上海过去5年累计推进的营商环境相关改革举措已接近千项。
(资料图)
据市发展改革委介绍,新发布的6.0版方案,一方面注重政策的延续性,与前5个版本相衔接,同时发力创新性,通过深入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并与世界银行最新评估体系对标,加强制度创新。此外,新方案还着眼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等多维度的集成创新,进一步提升上海营商环境综合性优势。
事实上,过去5年,上海营商环境改革的一大经验和财富,就是突出改革实效,以市场主体的感受为首要标准,新版方案也延续了这一价值取向。据透露,在新方案制定完善的过程中,有关方面深入走访企业,将他们的痛点、难点作为改革深化的着力点。
-创新亮点频现-
虽然过去5个版本的上海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已累计落实750多项举措,但6.0版方案仍然实现“创新不停步”,一大批新做法、新制度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新方案提出,要在上海全面推行“桩基先行”,也就是在建设工程的许可办理中,将桩基与主体工程的审批分开。过去,该做法的受益主体被限定于重大工程,今年的改革则会将其推广到所有建设项目,预计该措施能至少让建设工程提前一个月开工,帮助企业节省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
再如,根据新方案,上海将在水、电、气、网等公用事业领域,推行“服务可靠性管制计划”,将定期公布公用事业的服务质量数据,并在不达标时探索进行补偿或惩罚。可以预见,此举将使在沪企业获得更稳定、高质量的市政公用设施供给。
规范有关执法部门的日常监管行为,避免“一刀切”“运动式”执法,是新一年度上海营商环境改革的重点之一,方案就此提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做法,包括为防止任性执法,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在市场监管、城管、消防、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完善“执法工作指引”和“标准化检查表单”;围绕哪些轻微违法行为可依法不予行政处罚,要建立相关“清单制度体系”,扩大企业的受惠面。
-数字化助力改革-
新发布的6.0版方案十分注重数字化转型与营商环境改革相结合。
说到政务服务数字化,“一网通办”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过去,“一网通办”似乎侧重于面向市民提供服务,而根据6.0版方案,未来的“一网通办”将更加强化企业服务,比如:“一网通办”即将推出“随申办企业云”移动App,“12345热线”即将设立“企业专席”,以加强对企业诉求的快速响应和解决。围绕高频证照变更联办、企业员工录用、商事纠纷化解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等企业服务重点领域,“一网通办”将在今年进一步推动相关“一件事”落地,整合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的服务和许可事项,以统一的界面和流程提供给企业。
不止是“一网通办”,“一站式”也是新版方案的重要关键词。在施工许可、市政公共基础设施报装、涉外商事纠纷解决、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等领域,新方案都提出了建设提升“一站式平台”的要求,而在全市公共就业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企业破产信息查询、涉企政策发布等方面,方案也都对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平台作出部署。
方案还提出,为支撑政务服务的优化迭代,上海将推行构建三个“码”,分别是依托电子营业执照系统,推行“市场主体身份码”;通过深化信用监管试点,推行“市场主体合规一码通”;通过全面部署全市统一的综合执法系统,在相关案件中实行“一案一码”。
-聚焦重点地区和主体-
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主体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将成为上海新一轮改革的重头戏。
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这5个重点区域既是国家战略任务在上海的重要承载区,也将在新一轮改革中承担更多创新引领、先行先试的任务。对这些区域,6.0版方案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定位和部署——浦东新区定位于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临港新片区要打造的是“营商环境制度创新高地”,而张江、虹桥商务区、长三角示范区则分别聚焦科创、国际商贸、长三角一体化,打造特色营商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还重点聚焦一大类服务对象,就是中小微企业。针对它们的痛点和需求,新方案从金融服务、企业服务、信用服务、法治保障包括破产服务等方面入手,部署了大量具体举措,既凸显上海为各类主体一视同仁营造开放、规范、公平、高效市场环境的初心,也有利于让最广泛的群体享受改革红利。
作者:张懿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