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主任访欧,布林肯专程求见,美国释放缓和信号,风向有变?
刘庆彬 来源 知乎就在王毅主任抵达法国,与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内的一众政府高层会谈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开启了自己的访欧行程,他将和美国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一道,作为美方代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而美媒趁此机会放出消息,称布林肯很有可能会在此期间与王毅主任会见,美方正在为此“做准备”。
【美媒报道截图】不过,中方这边并未有明确回应。于是,围绕布林肯是否会跟王毅主任会见,中美之间的外交氛围,再度微妙了起来。跟此前所谓的“布林肯访华”风波,几乎如出一辙:
(资料图片)
美方那边的主流媒体,几乎是在不遗余力地渲染,甚至连具体日期都提前半个月透露出来,而中方始终没作出决定的回应:那就是外交部对相关消息予以正式确认。这其实是非常明确的“冷处理”信号。而在美方又单方面宣布布林肯“推迟访华”后,中方的回应也很不给面子:都是美国单方面释放的消息,中方没有相关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媒放出相关消息的前夕,中美无人飞艇事件仍在发酵中,而美方围绕此事的具体措辞,开始谨慎了不少,不再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国,而是开始更谨慎地评估“误入领空”的可能性,不排除是在为安排布林肯与王毅主任会见创造条件。但如果只是降低调门的话,还远远不够。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不过,美方此举更多的是个烟雾弹,并不是意味着美国对华风向有变。首先,他们先通过媒体以及官方渠道,渲染一种“中美关系出现缓和”的氛围,如果最后布林肯见不到王毅主任,那他们又会改变口吻,单方面宣称中方“负有责任,不愿意沟通”云云,类似的伎俩,我们之前已经见过很多次了。
另外,我们也要明确,哪怕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专程上门,对于中美关系的影响,其实可以忽略不计,论重要程度,也不过是王毅主任访欧期间的一个小插曲。说到底,以中美关系当前的复杂程度,并不是一次外交会谈就能解决得了的。无论美方摆出的姿态有多么主动,但究竟有没有诚意,能不能见面,还是中方说了算。
【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而美方对中美关系的诚意,显然是严重不足的。进入2023年以来,联手盟友打压中国科技发展、谋求在供应链上与中国实质性脱钩,还与菲律宾升级军事合作,加大对南海的干涉力度、台海方向更是小动作频频,可以说,在G20峰会后,美方对中美关系释放的几乎全是负面信号。
这其实是美国内的对华风向使然。在中美关系上,美国虽然仍然分为“鸽派”与“鹰派”两个阵营,但界限并不明确。鸽派的政客对中国并不友善,而是主张要管控中美竞争,短期内不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为美国争取战略空间,代表就是以拜登政府为中心的民主党人;
至于鹰派人群,立场更偏激强硬,主张不惜一切代价遏制中国发展,无底线地挑衅中方,并不在意发生误判的风险,这部分群体主要以在野的共和党政客为主。而两派的共识是,中美关系“斗而不破”是常态,但美国主要负责“斗”,也就是挑起争端,至于降温局势,缓和矛盾,维持局面“不破”的重任,就落到了中方头上。
不过,面对美方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中方必须要坚决遏止,将外交层面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就是典型的鹰派】话说到了这里,其实,中方对此事的具体态度,其实不难猜:美方愿意谈,我们欢迎,但得有诚意,如果没有,不谈也罢。
在经历了此前一系列事件后,美方的口头表态,已经很难取信于中方,各界其实也不会抱有明确的期待。无论是炒作布林肯访华也好,还是说再度提前放风王毅主任与布林肯会晤的消息,这其实都是美方一厢情愿的政治表演,总体来看,也是非常标准的舆论攻势,比起过去,并无任何新意可言。而中方对此的应对,已经越来越成熟,美国屡屡故技重施,并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美国总统拜登】说白了,无论再怎么表演,拜登政府如果想要管控中美关系,不出现严重误判,那最终还是得坐回谈判桌,直面中方的。如果抱着“走个过场”的心态,安排布林肯与王毅主任会见,那也注定不会谈出什么重大成果。中美关系的症结,本质上是战略层面的结构性矛盾,不把矛盾理清楚,那哪怕拜登本人亲自来一趟北京,风向也不会出现太多变化。
因此,对于美国那边单方面发布的消息,中方此前的回应,现在也可以再用一遍------中美双方都没有宣布过什么访问,美方发布相关消息属于内部事务,中方对此予以尊重。
标签: 重要程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