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 > 正文
【世界时快讯】光泽县崇仁乡:这里的青年为何爱返乡种粮?
2023-05-22 14:06:38来源:福建日报

厦门网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通讯员 邱盛林 林正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饭碗装粮食,粮食靠人种。可是在闽北农村,老人和少年留守、中青年外出赚钱很普遍,造成田地缺人种的情况。不过,近日笔者在光泽县崇仁乡发现了一个可喜现象。

崇仁乡是光泽县的重点产粮区之一,副乡长杨建华介绍,该乡连续多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等国家指导性任务。在外打拼多年且小有成就的青年陆续返乡,投身种粮事业,给全乡农业转型升级和稳粮增效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资料图)

分田施策 让耕者舒心

在崇仁乡返乡种粮的青年里,今年33岁的邱英聪算是“年轻的老手”了。他中专毕业就去义乌的饰品厂打工,从学徒到师父,从单身到成家,前几年事业家庭双丰收时,却携妻回到了洋塘村可坑老家当起了农民。返乡的理由,除了政策鼓励外,邱英聪说“就是种粮环境好,可以甩开膀子大种”。

就崇仁乡现在的耕作条件而言,大多数都已田成块、路成网,可实现机械化生产。可问题就在于,承包权在各家各户,你几亩他几分,如果各种各的,只够吃,不能致富。于是,村民干脆弃田或留给家里老人种点口粮。而想多种的,要么租不到田,要么被过高的租金吓得望而却步,结果便是“人走田荒”,产粮的耕地成了难啃的“鸡肋”。

“一个人种1亩够吃,种10亩够生活,种100亩就可娶老婆。”乡党委书记张建平说,粮食并不是没人愿种,而是要创造一个可以放开手脚大种的环境,前提是让耕地流转起来,向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集中。乡里成立了耕地流转实施协调机构,区分洋面田、山垄田、好田和差田,与村民协商好租赁人能承受的租金,盘活闲置耕地。

规模能让机械显威力,规模也能让种粮成致富产业。邱英聪的家庭农场,从自家8亩田、1台插秧机起步,扩大到今年的230亩田、1条育秧流水线、1台履带大型旋耕机、1台植保无人机、1台履带收割机,一年机耕、机插、机保、机收服务面积达5000多亩,同时还承担县农业部门的水稻新品种推广展示。“种田半年辛苦半年闲,一年有十几万元纯收入,不错!”邱英聪说。

因户制宜 让农民得利

崇仁乡崇仁村今年34岁的王凯,中专毕业后去浙江打工,很快便从学徒变成车间骨干,后得知家乡耕作条件改善,购农机有补贴,便试着返乡当农民。他先是买了台收割机,秋收时帮人割稻子,其余时间打零工。此后,他陆续流转耕地400亩,购买了全套农机,成立了合作社。谈起扎根家乡种粮的理由,王凯说:“这要感谢乡里因户制宜的做法,布局产业和耕作方式,让所有耕地承包人都得利。”

种一季收入低,种两季收入就翻倍。全乡有4800亩田实行烟稻轮作,还有近3000亩田实行稻菜轮作、油稻轮作、药稻轮作、稻鱼立体种养等,都因田制宜、因户制宜地有了“一田两收”的理想效益。王凯合作社的400亩耕地,其中130亩种水稻,其余的进行各种轮作。他还为周边1万多亩耕地提供农机服务,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

除了亲自种粮的青年,崇仁乡受益的还有出租耕地的村民和享受农机服务的数千小规模种粮户。他们有的“坐收田租”,有的当“甩手种粮户”。可坑二组的邱英荣夫妻俩身体残疾,两个女儿在外做生意,家里5亩田无力耕种。他们把其中4亩流转给合作社,每年获得租金3000多元;留1亩种口粮,每年交505元服务费给“田保姆”,秋收时,价值1500元的粮食就进了仓。

守土有责 让荒田复耕

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了10多年的邱莲花,今年突然回到了崇仁乡大洋坪老家,开垦村里抛荒了十几年的耕地,搞起了稻鱼立体种养。月薪近万元、当惯了领班的她,怎么回村当农民?邱莲花说:“我是农民的孩子,不管走多远都忘不了养育自己的土地,见田荒了就心疼。当然,让我下决心的,还是家乡的创业环境好。”

青年返乡创业,如何引导他们种粮?崇仁乡乡长高丽萍说,如今,可机械化耕作的田所剩不多,要让爱农业、善经营、懂技术的“新农人”有更多的田可种。于是,全乡干部开始为返乡青年谋划盘活抛荒地。

“创业环境好”体现在服务细节上。邱莲花原本是想租一片田种水稻,可现有的水田都有人种了。正犹豫时,村党支部书记邱献国出主意说,徐家坝和菜下窠有105亩抛荒地,那里水好,而且靠近百灵山景区,如果搞稻鱼立体种养,效益应该不错。次日,邱献国又带她去止马镇仁厚村参观取经。邱莲花说:“我的决心就是这么定下来的。”

由于找准了路子,崇仁乡1967亩抛荒地,今年复耕了1580亩。

标签:

相关新闻